WeChat ID Lensmagazine Intro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、探求生活价值、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。旗下包含出版(《目客》、《视觉》系列读物,影像阅读书系等)、新媒体、展览、沙龙、创意产品等。 ▼ 回家路上, 必须打开,也要谨慎打开的一条视频…… 温馨提示:2分30秒后更精彩…… ○ 01 这几天,很多人还没有回老家,但心已经被搅乱了。 乱,大概是因为想起家,想起父母,总是感觉复杂,一言难尽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份血缘之情是最亲密的关系,却又是长大后,最多被牺牲掉的。 我们背井离乡,寻找新的生活,只有生老病死和重大节日,才能再把大家牵绊在一起。 但只要有那个地方在,就像一个磁场,你无论怎么漂泊,都感觉有一个方向。外面是你不断去尝试新鲜的世界,而老家和父母,像是恒定不变的疗愈之地,回来就会安心的地方。 这些重聚的时刻总是很珍贵,每个人都带着期待而来,同时也都明白,这些期待很难被恰当地满足。在有些家庭里,还要经受隔膜或控制的挑战。 就像爱情一样,亲情中的一个悖论是:我们因距离而痛苦,也可能因距离更亲密。 它让春节这样的舟车劳顿,让回家的礼物,回家后的很多日常小事,都具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:给父亲买一条烟,帮母亲洗一次衣服,整理家里的老照片,帮姥姥梳头发,留心父母身健康的信号…… 它们许诺着熟悉与安全感,也让你对生活的意义有了不断更新的理解。 ○ 02 我们采访了一些故事,关于子女和父母的。 故事01. 来北京六年,我随时都在准备搬家,半年内用不着的东西一般都会丢掉,只有这个电话卡一直留着。 几年前,我妈生病的时候,经常躺在病床上,用这张卡给我发短信。短信的内容无非是吃了什么,喝了什么,中午问,晚上再问。直到有一天,我忽然意识到,这可能是我收到的最后几条短信了,以后就没有了。这个想法让我既难过又害怕。死,这件不可逆转的、必然会发生的事情,在我面前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:我没有办法再收到妈妈的短信了。 后来,我一直把她的电话卡带在身边。我和她已经没有机会以任何方式进行对话,但是我假装她想说的一切都在这张卡里。 故事02. 虽然给父母的电话依然是每星期一个,但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。我们的话一直不多,以至于后来为了能和我聊更久,他们把每天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新闻都转述给我听,一度我甚至认为:他们比我更了解汕头(我上学的地方)和深圳(我工作的地方)正在发生的事。 故事03. 一路上我们几乎不说话,偶尔妈妈会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,紧张地说:“打算提前还房贷记得给家里一个电话”“记得把元宵放冰箱里”,然后又是沉默。 刚到航站楼,爸爸第一时间走去看显示屏上的天气,“你看你看,还零下呢。”妈妈已经推着行李排队去了。 直到这里,完全是记忆中每年不断重复的离开,走同一条路、做同样的动作、说同样的话,更多时候是不说话。 我说,给你们拍张照片吧。时空顿时错乱起来,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景。父母开始挑剔站哪儿好,要不要笑,手里拎着东西呢,要不要挨着。 故事04. 算起来,从高中去县城住宿读书起,生活就是充满了“迎”和“送”。工作后,每个月的电话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,母亲重复着嘘寒问暖,我重复着报喜不报忧,能交叉谈论的新事物越来越少,甚至于回家后的饭食,都变得程序化了——她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吃的每一样东西,会在短短几天内全都做出来,而对于我的新口味,她并不知道,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过。 父亲是一个习惯把感情藏起来的人。每次我打电话回去,他很高兴地接起来后,都会说,“等等,让你妈来接。”然后,隐隐约约,你能听到他在母亲背后“指挥”的声音。每次送我,他也必不像母亲那样显得留恋,而是提前数小时就会催促,“早点走,不要误了事。” …… ○ 03 在这些采访里,“报喜不报忧”是很常出现的字眼。 是觉得父母不太能理解你现在的生活?还是嫌解释起来很麻烦?又或是,怕迎来新的絮絮叨叨?恐怕都有一些。 但就这样简化,简化,最后只剩下了嘘寒问暖的客套话了,以至于很多人说,在接送的路上,反而是和父母聊天最久的时候…… 父母都希望多看到孩子,但又不希望因此牵绊他们。 开篇的视频里,有前段时间 Lens 在日本拍到的一组父母在车站接孩子放假回家的画面。 一个母亲说,“虽然有时会感到寂寞,但看到女儿在那边很开心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 另一个说,“交通费很高,这个时候回来的话会让她花很多钱,我会觉得抱歉……” 真是让人感慨:血缘这种亲密关系,在东方社会还真是很像。 ○ 04 父母总是会记得你的很多事情,你喜欢的,讨厌的,那些食物、习惯、颜色…… 很多细节,在我们这里像是一时的任性,在他们看来,却是成长。 比如小时候可能贪恋红色,衣服、鞋子、书包,大多都是红色的,因为那时看见红色,就会觉得有爱,温暖,安全。 后来,白色渐渐多了起来,白球鞋、白袜子、白色T恤、空空的信纸……他们知道你是有喜欢的人了。 然后,有一天,这些红色也好,白色也罢,你又会觉得它们一成不变。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更多的颜色。 就这样兜兜转转,那个家乡,已经很少回去了…… ○ 05 父母可能连你工作的内容都搞不清楚,但你的心情,点点滴滴,他们其实是有准备的,因为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,也因为他们一直关注着你,以他们可能笨拙的方式。 Lens有一篇采访,提到一个妈妈,在微博上关注了女儿所在城市的朋友微博,每天上去看她记录的日常生活。 “我看她写暖气管凉啦。我就知道你们那天停暖气了。看她写今天天气阴沉有一点儿刮风,我就知道你那里那会儿天气不好……” 但说回来,父母“顽固”地保存着你的喜好,可是:你了解他们的吗?你知道他们喜欢的食物、颜色、生活习惯吗?随着他们年岁渐长,不能陪在身边,父母有需要的时候,你会怎么办? 过年回家, 不只是要自己缓一缓, 也要和家人多聊一聊天…… 出品人&总编辑:法满 策划人:王雪 / 制片人:张帆 导演:庄平平 / 监制:娄军 首席摄影:毛翔宇 / 剪辑:沈骏杰 / 摄影:李璟晨 王宇擎 制片经理:李剑斌 / 现场采访:白云 东京制片:徐阳 杨介 / 北海道制片:陈鹤 新媒体编辑:韩诗扬 / 日文配音:中山泰一 感谢肖陆峰、Ema Rodenbaug、Shimoji Yutaka、晏嘉、出町滋敏、出町美樹、邢嘉韵、李婷、李玉雪对本视频的支持 “ 去做梦,去实现 ” 重逢岛合作联系:chongfengdao@126.com ▼ 直接点击下列 关键词 查看相关视频内容 视觉艺术家:叶锦添|电影导演:贝拉·塔尔(Béla Tarr)|设计师: 山本耀司|艺术家:张大力|音乐人:胡德夫|音乐人:唐朝老五-刘义军|演员:周迅-One Night|公益人:邓飞-大病医保|作家:杨葵|摄影师:刘涛|摄影师:安哥|摄影师:严·莫万(Yan Morvan) |手风琴大师:理查·盖利亚诺(Richard Galliano)| 摄影师:弗兰齐斯卡·豪泽 (Franziska Hauser)|雕塑家:安东尼·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|艺术家:塔提亚娜·图薇(Tatiana Trouvé)|瑜伽:丽查·乔普拉(Richa Chopra)|舞蹈:法国洛林芭蕾舞团|服装设计师:郭培|艺术家:向京|作家:亚历杭德罗·桑布拉|舞踏艺术家:大野庆人|民谣歌手:苏菲·珊曼妮|摄影师:陆元敏|作家:马丁·瓦尔泽|戏剧导演:田沁鑫|诺奖作家:阿列克谢耶维奇|日本和太鼓组合YAMATO|冲绳歌手:大城美佐子|摄影师:乔汉·巴夫曼|新西兰|白松农场|摄影师:王轶庶|摄影师:迈克尔·沃尔夫 ▼ ▼ ▼ 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直达腾讯视频“Lens·重逢岛” 订阅频道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